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关键路径

  □程绍田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4个维度。当前中考和高考命题导向都日益凸显对这些素养综合考查的重视。因此,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确立为教学终极目标,并以此优化教学实践,是初中英语教师的必然选择。其关键环节在于教学设计精研、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创新及教师素养提升。

  精研教学设计:以素养目标为导向

  教学设计是落实素养目标的蓝图。教师需深度研读教材,超越表层语言知识,挖掘其作为语言和文化载体的双重价值。例如,教授不同国家传统节日的语篇时,应引导学生不仅学习相关词汇句型,更探究其文化起源及价值观差异。精准分析学情同样关键,通过测试、观察、交流等全面评估学生语言水平、认知特点及情感态度,确保教学目标兼具可达成性与挑战性。设定清晰、层级化的课时目标需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并明确指向四大素养维度。以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健康与急救)的教学目标为例:

  1.语言能力:运用目标语言在情境中准确描述健康问题并提出建议。

  2.文化意识:探究不同文化对待常见疾病(如感冒)的习俗差异(现代医疗与传统疗法),理解文化对健康观念的影响。

  3.思维品质:分析健康问题成因,评估建议合理性,在模拟情境(如同学在校突发不适)中做出恰当决策。

  4.学习能力:运用查词典、上下文猜词等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健康调查任务。

  优化课堂教学:素养落地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核心场域。需摒弃单向传授方式,转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载体的互动体验式课堂。创设真实语境至关重要。例如,在健康单元可设计“班级健康顾问”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询问“症状”、给出“建议”并记录;或组织角色扮演(医生—病人)、信息差活动促进真实交流;开展“校园健康生活指南”项目式学习,整合多学科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分析与设计(海报、视频脚本),实现跨学科应用与深度学习。

  深化文化理解需超越表面介绍。如教学“感恩节”时,引导学生探究其历史渊源,并与中国“春节”作深度对比(起源、核心食物象征、家庭团聚内涵、感恩表达),思考差异所反映的深层价值观。引入影视片段、新闻报道等真实语料,如对比中西方“健康饮食”广告的观念差异,展示鲜活文化现象。在模拟交际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得体性,尊重文化差异。

  发展高阶思维是英语课堂的重要使命。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链。例如在学习“He lost his arm,but is still climbing”时,从事实理解问题(“Why did Aron Ralston cut off his arm?”)过渡至需分析、推理、评价的开放性问题(“What other options? What influenced his decision? What would you do? What does this tell us?”)。运用思维导图、韦恩图(文化比较)、流程图(急救步骤)等可视化工具辅助思维训练。

  渗透学习策略培养“会学习”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规划、监控、评估)、认知策略(猜词、词根词缀记忆、笔记、归纳)和情感策略(合作、提问、管理焦虑)进行学习。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利用AI互动工具即时反馈;贯穿过程性评价(观察、提问、活动表现、档案、自评互评);活动前明确成功标准(如写作任务的语法、内容、逻辑要求),但教师对内容深度、逻辑、文化理解的质性评价不可或缺。

  创新作业设计:素养的巩固与迁移

  作业是课堂延伸与素养迁移创新的关键环节。需构建差异化、素养导向体系。分层设计是核心:

  1.基础巩固层(C):聚焦语言知识与技能(如词汇默写、基础语法填空、课文理解题)。

  2.应用实践层(B):在熟悉或半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如基于Unit 5节日食物对话模式编写新对话;用目标语言写慰问信并给建议;绘制阅读文章思维导图)。

  3.迁移创新层(A):在新情境中创造性综合运用(如“健康生活方式宣传”项目:设计海报、制作视频脚本或演讲;调查中西方青少年健康问题成因并撰写英文报告;创作健康主题英文故事或漫画)。

  利用智能平台赋能个性化。基于学生表现数据(课堂互动、小测、错题)推送个性化练习(如针对现在完成时弱点或专项训练),提供即时反馈与解析,并动态调整后续作业难度与重点。

  丰富作业形式与多元评价。鼓励提交音频(朗读、报告)、视频(情景剧、Vlog)、数字海报、在线文档等多元成果。评价主体融合教师、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评价内容涵盖语言准确性、流利度与得体性、任务完成度、思维逻辑与创新性、文化理解深度及策略应用;评价方式结合描述性评语、等级评定、成长档案袋,强调过程努力、策略运用与进步轨迹,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

  提升教师素养:育人的根本保障

  教师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需深耕专业知识,主动学习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营造尊重需求、鼓励尝试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内驱力。还需具备强烈育人意识,深入了解初中生心理认知特点与需求,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关注个体成长,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正确价值观,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

  总之,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与作业评价,都紧紧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展开。唯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善于创新,方能使英语学习不仅成为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更成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发展多元思维、学会终身学习的过程,真正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栖霞市实验中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vatar

stone669 管理员

发布了:3213篇内容
查阅文章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电话联系

400-800-000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