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创新平台和法律服务高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阶段性成效成果丰硕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受访单位供图

  “自2021年11月启动以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福州、泉州三个片区集聚了法务、泛法务和法务科技企业超过4000家,建设成果入选全国地方优秀营商环境典型经验,获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全国‘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创新案例……”

  8月19日,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福建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严峻介绍了近年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在服务保障“海丝”核心区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

  厦门市作为海丝中央法务区首个落地建设城市,把法务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市发展转型、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重要内容、重要支撑、重要生态。三年多来,法务区建设阶段性成效成果丰硕,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体系不断完善,涉外法商融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警安法务科技创新发展,涉外法治人才加快聚集,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构建国际法务运营全链条服务平台

  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以来,海丝中央法务区三大片区新引入法律服务机构项目300多个,目前法务区业务网络已经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处理的纠纷达3.4万件,标的金额340亿余元;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设立了63个境内外区域中心,年均组织法治惠企活动超500场次,累计服务企业3.5万家;云上法务区——“海丝法务通”链接法律服务机构超2000家,上线至今访问量已经突破100万人次。

  “中国企业出海到哪里,我们的区域中心就设立在哪里。”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副主任王琛在今年5月法商融合交流团江西行活动宣讲中这样介绍。

  据介绍,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思明示范区,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的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为福建省首家专门从事域外法查明和咨询的综合性法律服务机构,为公民和企业“走出去”提供包括成文法、权威判例、法律适用规则以及国际(区际)公约、条约等具有法律约束力规范性文件的查明、咨询等服务。2022年8月成立以来,已经在浙江温州、福建石狮、江苏昆山、山东滨州等地分别设立分中心;境外地区设立伊朗、泰国、越南、法国、马来西亚等区域中心。

  “我们吸纳了国内外专业机构和人才,组成服务矩阵,以企业出海合规需求为服务导向,将国内外法律查明专家及其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化配置,为‘出海’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理事长刘豫衡说道。

  不仅如此,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的,除了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还设有全国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台湾公证文书比对验核中心、厦门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福建省贸易救济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个涉外法治服务平台。其中,厦门海事局联合11家单位及行业协会共同成立的全国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被纳入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首批措施。由福建省海丝办、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司法厅联合发起的福建省贸易救济法律服务中心,针对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行为,向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专业的贸易救济保护法律服务。

  而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自贸先行区,“国际法务”元素更加凸显。如,以国际法务运营平台集聚形成的商法融合产业生态圈——“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形成以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服务、国际投资贸易法律服务、国际投资贸易综合保障服务和多元化的N专项服务中心为重点的“3+N”服务模式,以优质法务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项目落地发展。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围绕企业“出海”热点难点问题,先后走访企业150多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争议解决的全新选项,助力海丝中央法务区提升国际影响力。

  另外,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自贸先行区还形成了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上丝路仲裁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海丝仲裁中心(厦门)庭审中心/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厦门庭审中心、海丝国际仲裁促进中心等三大仲裁服务机构,为促进国际仲裁交流与合作探寻新思路。

  凸显涉外商事海事办理“东方智慧”

  近年来,我国审判机关积极融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设立了厦门、泉州国际商事法庭和厦门海事法院涉外海事法庭,福建高院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设立了巡回审判点,以高质量涉外司法服务助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该案是一起典型的信用证欺诈止付纠纷案件。厦门海事法院涉外海事法庭以‘快’应‘诈’,在24小时内查明事实,厘清法律关系,依法作出信用证止付裁定,充分展示了法庭对外贸风险快速响应的专业能力与法治担当。”近日,厦门海事法院涉外海事法庭高效办结一起涉外信用证止付申请案,在为厦门某民营企业成功挽回200万元损失后,得到相关方高度点赞。

  常驻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的厦门海事法院涉外海事法庭,是全国海事法院唯一一个专门审理涉外案件的审判机构。该法庭成立以来,推动设立全国首个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在国际海事纠纷多元化解、海事审判“三合一”改革、涉外海事审判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至今共审理各类案件514件,当事人涉及美国、法国、新加坡、德国、巴西、利比里亚、希腊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

  今年2月20日,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自贸先行区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就国际棉花协会(ICA)在英国利物浦作出的仲裁裁决予以承认。据了解,该案当事人对棉花进口贸易合同签署的有效性存在争议,未能按期开具100%不可撤销信用证,就货物市场差价等纠纷提交国际棉花协会仲裁。“本案依法承认域外仲裁裁决并促进自动履行,展现了中国法院对国际条约的善意信守,表明促进国际商事仲裁有效履行是中国营商服务机制的共同目标和一致性行动,增强了营商环境的稳定预期和信用保障,有利于提升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增强厦门的国际竞争力。”该案审判长、厦门中院副院长刘新平说。

  类似这样的案件,厦门国际商事法庭自运行以来已经受理2700多件、标的额超390亿元。其中,案件当事人涉及“一带一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法庭先后审理全国首例涉科索沃地区国际贸易纠纷案、适用蒙特利尔公约示范提审案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结合审判实务,该法庭不断推进涉外审判一次性委托授权认可等工作机制创新,发布涉外、涉侨、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组建境内外专家委员会和国际商事法律研究中心,设立诉仲衔接中心、金砖司法服务中心和侨益司法保护工作站,完善诉调对接、“五侨”协同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涉外商事审判质效。

  “过去,在对外贸易中,企业在遇到霸王条款或货物损失时,都不知道怎么索赔。这次调研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法院在护航海洋经济产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途径,能够有效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为出海商人保驾护航。”8月5日,16名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人大代表来到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亲身感受涉外商事海事审理中的“东方智慧”,在走访了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及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后,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铭兴食品冷冻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溪河如是说道。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实施涉外审判精品战略,海丝中央法务区发布了双语版的国际商事法庭工作规程协议管辖示范条款;在全国首创发布自贸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厦门仲裁委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仲裁机构名单;引入海上丝路仲裁中心,新建了厦门国际仲裁院、金砖国际仲裁中心等服务机构。

  在不断创新实践中提供“厦门方案”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速度之快,充分彰显了‘厦门速度’,这是全体法务区工作者夜以继日、不懈努力的成果。”今年6月30日,海丝中央法务区首批专家顾问、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来到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考察调研,亲身感受法务区三年多来的建设成效成果后,发出这样的赞叹。她表示,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创新实践,对于全国司法改革和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年多来的建设成效成果,在已经成功举办的四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两届中国(厦门)国际警安法务科技展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今年9月8日,以“法治护航、行稳致远——共谱海丝法治建设新篇章”为主题的第五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又将在厦门召开,2025中国(厦门)国际警安法务科技展暨出海法商服务展也将同期启幕。论坛、会展期间,将发布又一批法务区建设成果、高端法务科技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海丝中央法务区为顺应科技与法务、安全加速融合的新趋势,对厦门警务、安防、法务等领域产业资源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成果、解决方案进行深度梳理整合,在全国首创并提出发展“警安法务科技”创新应用,按照“企业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打造了警安法务科技产业园,共建了警安法务科技展馆,建立2个联合创新实验室,截至目前,联动的警安法务科技企业已超110家,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年营收近300亿元。依托警安法务科技展馆举办的中国(厦门)国际警安法务科技展,参展主体包括来自德国、荷兰、泰国、墨西哥等10多个国家的企业130多家,展出前沿产品超500款,成为海丝中央法务区法治宣传的创新载体、产业招商的重要平台、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

  法务科技领域的深耕细作,是以人才为基。“法律工作者要在实践中深化对新法规的理解,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纠纷。海丝中央法务区要更加注重高素质法律人才,尤其是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海丝中央法务区在今年3月举办的一场主题讲座上,作为主讲人的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原副校长顾功耘教授如是说道。

  记者了解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之初,厦门片区就特邀了张月姣、黄进、顾功耘等22位国内外法学、仲裁、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近年来,海丝中央法务区还充分发挥法务机构和法务人才奖补政策作用,不仅广纳全球法治英才,而且还不断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建设,促进高层次法务人才交流合作,着力打造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比如,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会同厦门市司法局,组织该市入选全国、全省涉外法律人才库的律师,成立厦门市首批20人涉外法律服务团;会同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院校组织涉外法治人才培训,推荐近30名涉外法治人才参加3个境外专家全英文授课的涉外法务培训项目。仅2025年上半年,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就举办了“中国企业全球化:‘出海’的挑战和法律实务分享”“东南亚跨境投资法律风险防范及争议解决”等68场专业性、针对性强的涉外法律实务培训;举办国际仲裁合作对话会,邀请100多位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砖国家的仲裁、法律等领域专家为法务区开展国际仲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在专家学者、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持下,海丝中央法务区在国际法务领域的话语权、主导权得到不断提升。比如,海丝中央法务区联合厦门市商务局等部门出台了全国首个供应链专项法律服务方案、全国首份涉外贸易纠纷应对指南,发布《海丝中央法务区供应链企业“出海”法律服务案例(东南亚)》手册,为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出海”东南亚提供实务参考,持续提升服务主导产业水平。

  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将继续秉持“市场驱动、政府推动”的思路和“法商融合、以法促商”的理念,锚定“打造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涉外法律服务高地、警安法务科技创新聚集地”的建设目标,围绕“提供全链条、全周期、专业化、国际化法商融合服务”的功能定位,不断夯实根基,为福建深度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高水平法治保障。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avatar

stone669 管理员

发布了:3213篇内容
查阅文章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电话联系

400-800-000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