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足球赛的背后……
绿色的足球赛草坪上,一只只人形钢铁足迈着步伐一致的小碎步追逐着足球,时而正踢带球,时而侧踢传球。金属小腿由大腿带动,各个关节灵活有力。散发金属光泽的机械胸膛相互碰撞,“砰砰砰”的撞击声吸引着观众的注意。椭圆形的小脑袋中央,电子眼环视扫描着赛场上的一切。“我在哪?球在哪?我队友在哪?……”不知人类足球运动员这样想的时候,它们是不是也一样。它们便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全自主全尺寸3V3和5V5人形机器人足球赛的主角——机器人运动员。
站在它们身后的,是一群热爱着机械与代码的学生、科技达人、企业家……还有默默助力的产业资本——正从不同方向,用不同的方式,推动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加速融合,打开无限可能。
把热爱写在脸上的学子们
本届机器人足球5V5的冠军是清华大学火神队。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队长罗长盛被媒体记者们亲切地称呼为“罗队”。赛前采访中,罗队向记者证实,他们的机器人是全部赛队中唯一可以做出大力抽射的机器人。据记者了解,此次比赛,所有参赛队伍用的都是加速进化提供的同型号机器人,为什么只有火神的机器人可以做出抽射的动作?
“很多队伍只是告诉它怎么撞球,往哪个方向撞球,但是我们会精确地控制机器人的每一个关节。其实各支队伍都可以去控制他们的机器人,但是控制的水平不一样。我们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自动化系就是做控制的,我们对运动控制可能有更深的理解。”在比赛间隙吃午饭的时间,罗队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采访。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专业非常自信。
5V5赛场上,机器人经常会摔倒,一个摞在另一个上“叠罗汉”,他对记者说:“你也看到了,5V5就是容易摔。3V3比赛中,机器人过一两个人就行了,5V5就要过好几个人,机器人挤在一起,而且必然会这样……”观众席上,大家看到机器人“叠罗汉”时总是哈哈大笑,也许眼下,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边希望看到机器人“笨笨的”,从而确保自己不会被其取代;一边又希望机器人快速发展进化,立刻代替人们做更多辛苦的工作。
比赛会影响学习么?罗队向记者透露,他今年已经大四,准备保研,其他的队友有大二和大三的,他们整支队伍依托于实验室,一边读书一边比赛,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大一开学升大二的队友,他们刚刚学了很多知识和工具,但是平时没机会用,这次比赛给了他们很好的机会,把这些学过的工具很好地使用。”
这是一场关乎下一代成长的最生动课堂。这次机器人足球赛,记者惊讶地发现,不仅有企业赛队、大学生赛队参赛,还有高中生赛队的身影。预选赛上,记者见到了来自北京人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的两只队伍,朝气蓬勃的队员脸上写满了认真,却也不似其他队伍那般严肃。
“我们想尝试一下,让我们的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一下比拼。”深度机智工程师,人大附、十一学校机器人教练何旭国对记者说。“之前学生们画图-搭电路-编程,虽然是很好的STEAM教育,但是它属于上一代的方式。在下一代教育中,在具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下,STEAM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是我们眼下讨论的话题”。“之前的很多比赛,学生更多在教室完成结构设计和拼接,也有使用图像传感器、红外或者超声传感器等,但是和人工智能相比,都有一定差别。今年开始,我们主动迎合,通过比赛这个平台,让孩子们主动和AI打交道,尝试将其应用在自己的算法中。”北京市十一学校机器人领队教师范爽告诉记者。
高中生要面临高考,投身于机器人比赛要花费至少1个月的时间准备,会影响高考吗?
“队伍里的孩子们都属于学有余力型的。”何旭国说。“参加比赛的这些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看中的其实不是一个分数,而是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是什么,孩子们愿意去什么样的大学读什么样的专业。”“我们希望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广更多元地成长。”两位老师说。
这是一群把热爱写在脸上的年轻人,以赛促学,比赛本身就是他们课业学习的一部分。他们正用一行行代码,一段段指令,赋予机器人新的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从摔倒后被担架抬走到2秒自行起立,机器人在不断进化
机器人足球赛上最常见的事情就是机器人摔倒,而如何起来让我们见识到了机器人进化的速度。就在今年6月,当机器人摔倒时,赛队工作人员需要立刻用担架把机器人抬走。这一幕让人忍俊不禁。然而到了8月,除了极个别情况,机器人摔倒都可以在2秒钟左右自行起立,立刻重返比赛。机器人进化如此迅速,怎么做到的?
《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赛事运营王永皓,“之前大家看到机器人被抬走,其实抬下场并没有对它们维修,而是把机器人摆放成正确的姿势,重启机器人、重启策略,机器人就可以再次比赛。”据他解释,机器人有23个关节,每个关节都是电机驱动,都有各自的保护方式,当出现反关节的情况,机器人会进入到断电保护中。而目前机器人已经实现了自主起身的功能,这是因为做了迭代和优化。在2个月的时间内,起身的动作从功能性、稳定性、可靠性方面都得到提升。
事实上,有不少人对机器人足球赛不理解甚至有微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去研发,最后不过是慢吞吞踢球逗大家玩,有什么意义呢?王永皓表示,如果机器人放在一些科研场景实际应用,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但是赛事,尤其是足球赛,它是一个多功能呈现的形式,并且对于全要素的需求也比较高,但是它又不是一个很严肃的应用场景。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赛事去推动整个科研的进步,同时通过赛事去吸引高校的队伍来参赛,去点燃他们的兴趣,为未来的人才储备、行业发展积累一些经验。
用赛事经验推进科研进展,加速进化创始人程昊就是践行者。加速进化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企业,其核心团队拥有20年机器人足球比赛经验,而程昊也曾担任清华火神队的队长,带领团队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
“熊猫眼”正式启用!
本届运动会势必是机器人的主场。而机器人足球赛的场地也有其独特性。主办方之一,负责场地建设和维护的北奥集团为此绞尽脑汁。空气太潮湿不行,温度太高不行,太多光照也不行……机器人看似铁甲钢拳,实则“娇滴滴”很难伺候——电子元器件遇水可能短路;运动时自发热,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运动困难;光线太亮影响其对物体的识别……
北奥集团董事长赵东伟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本计划运动会在鸟巢举办,后面改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就是因为这里是全封闭场馆,机器人免受雨水、暴晒等的影响。
此外,“冰丝带”的新地标“熊猫眼”也在此次运动会期间正式启用。“熊猫眼”赛训基地的内部进行了特殊设计,场馆内可系统且精确地调控温度、湿度及空气洁净度等参数,确保机器人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避免敏感电子设备产生冷凝现象。
金融机构的身影出现在赛场内外……
这一次,机器人站在了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炫技”“竞争”,它们身后实则是一家家初创的公司和年轻的创业者在比拼科技硬实力。产业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也正因此,金融机构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本次运动会的赛场内外。
“为本次机器人运动会的顺利召开,工商银行搭建‘金融科技枢纽——工行北京分行科技金融生态展台’,积极推广我行对科技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大力普及针对初创企业的伙伴e贷、专精特新‘信e贷’等融资支持政策,借此契机更好支持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工行北京南礼士路支行董云熙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为推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工行持续落实做好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集团联动优势,始终秉持“全生命周期陪伴企业发展”的服务理念,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等形式精准捕捉创业者真实诉求,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覆盖初创、成长、成熟期的全量产品、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并同步为相关科学家、企业家们提供定制化个人服务,已成为科技企业以及企业家身边的“伙伴银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与首都高质量发展。
本次比赛也得到了保险公司的全方位保障。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机构业务部王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托多年科技保险经验,人保财险为本次运动会针对性设计保障方案——以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障场馆建设,货物运输险与财产险守护机器人安全,组织者/团体/安责险保障参与人员安全,赛事取消险与网络安全险覆盖运营环节,实现基建期、赛事期、运营期的“三位一体”核心守护。同时联合场馆主办方提前排查潜在风险隐患;安排人保志愿者团队驻场提供保险咨询,并在运动会期间派驻专业理赔人员,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理赔需求。
保险到底能为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做些什么?王辉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承担着资本引擎、风险分担与创新催化的多重角色:通过投资工具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借助保险等手段管理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同时将金融工具与产业周期深度结合,推动技术革命向生产力变革跨越。”具体来说,一是保障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夯实创新链。让企业敢于投入、敢于试错,加速产学研融通创新进程。二是保障产业链,护航产业链稳链强链。为机器人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各环节提供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三是细化保障场景,助力应用落地。丰富工业制造、特种作业、医疗健康、家政服务等应用场景的风险保障,助力机器人产业的商用化进程。
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早已落下帷幕,足球比赛的机器人们已经被封装成箱,而他们身后的学子们、老师们、工程师们、企业家们,还有更多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们的工作仍在继续。从实验室到赛场,从理论到实践,他们正在加速推进机器人和人工职能的融合,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突破与硬件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人形机器人未来将更快进入日常生产和生活,其发展不仅重构人机协作模式,更将重塑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价值链。
来源 :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 王佳
视频:王佳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